Our blog offers in-depth resources on women's health and beauty,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most searched concerns like natural breast enlargement, slimming tips, and managing menopause naturally. We cover trending ingredients such as pueraria mirifica, often included in herbal supplements for hormonal balance and body shaping.

Readers will find trusted information on how to enhance breast size naturally, how to maintain a slim and toned figure, and what beauty supplements for women really work without harmful side effects. We also explore safe, non-surgical methods for natural breast enhancement, comparing pills, creams, massage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

Posts include reviews of the best natural beauty and wellness products, alternatives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and tips to improve body confidence, energy, and skin health. You'll learn whether breast creams are effective, how phytoestrogens work, and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solution for your personal goals.

Whether you're exploring natural breast enlargement options, looking for menopause relief, or searching for ways to stay slim and youthful, our blog provides comprehensive, evidence-based content to help women take control of their health and beauty naturally.

肺结核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简介:

早期五十万年前就有肺结核

结核俗称“痨病”(也称为“肺痨”)、“白疫”,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即“痨病”。

研究历史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为主。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学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内可减少发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肺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

症状

基本症状:约20%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肺结核——吸烟对肺部的影响也会造成肺结核的产生,肺部严重受损。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进行传播。有肺结核疑点的人,有以下征候可自我判断是否患上了肺结核:

  1. 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
  2. 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
  3. 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
  4. 经常咳嗽,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
  5. 大量咯血,胸背疼痛。
  6. 高热。凡有① – ④项能对得上号者,应及时检查,可能是初期患病,只要抓紧治疗可很快好转;凡有⑤ – ⑥项对得上号者,病情已较重,应去医院拍片确诊,抓紧诊治;有发烧咳嗽者,应与慢性支气管炎加以区别;有咳嗽、咳痰、咯血者,应与支气管扩张加以区别;有发烧、咳嗽者,应与肺炎加以区别。

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主要有雷米封(又称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应根据病情,由医生指导用药。已被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除了坚持治疗外,还要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能力。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病人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病人认突然咯血表现发现,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

一、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的全身中毒症状,多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可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盗汗、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或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妇女于月经前体温升高,月经后也不能回复正常,可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轻度毒性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二、呼吸系统:

1. 咳嗽、咯痰: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时可有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局限性哮鸣音。

2. 咯血: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结核病灶炎症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导致痰中带血;小血管损伤或空洞的血管瘤破裂可引起中等量以上咯血;纤维化和硬结钙化病灶机械损伤血管或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均可引起大咯血。咯血后低热可能是由于小支气管内残留血块吸收或阻塞支气管引起感染之故。若发热持续不退,多提示结核病灶播散。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若血块阻塞大气道,可引起窒息,尤其是老年人、全身衰竭、咳嗽反射减弱或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因血块排出无力而更易出现窒息。此时病人烦躁、神色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急、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3. 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常有固定性针刺样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患侧卧位可减轻症状。膈胸膜受刺激,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

4. 呼吸困难:重度毒血症状和高热可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慢性重症肺结核(肺组织被广泛破坏、胸膜增厚和合并肺气肿时),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并发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

三、变态反应性表现:

临床表现类似风湿热,故有人称之为结核性风湿症。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有多发性关节痛,以四肢大关节较常受累;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前者多见,好发于四肢,尤其是四肢伸侧面及踝关节附近,此起彼伏,间歇性出现;常伴有长期低热,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

病理:肺结核传播

致病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1. 多形性:属于分支杆菌,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痰标本中可呈分支的T、V、Y形,及丝状、球状、棒状。
  2. 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即耐酸染色呈红色,可抵抗盐酸酒精脱色。
  3. 生长缓慢:增代时间为14—20小时,适宜温度37度,培养时间2—8周。
  4. 抵抗力强:由于结核杆菌的菌体有脂质成分,对干燥、冷、酸、碱抵抗力强。湿热80度5分钟、煮沸100度5分钟可杀死;5%石炭酸需24小时,1.5%煤皂酚溶液需较长时间;70%酒精最佳,需2分钟;对紫外线较敏感,太阳直射下2—7小时,10W紫外线灯距照射物0.5—1m30分钟。

人体反应

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在淋巴细胞的致敏和细胞吞噬作用的增强。入侵的结核菌被吞噬后,经处理加工,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之致敏。当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结核菌时,便释放出一系列的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细菌周围,吞噬杀死细菌,然后变为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最后形成结核结节,在医学上,此反应属于Ⅳ型变态反应。

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与人体抵抗力之间的较量互有消长,病变过程复杂,但其基本病变主要有渗出、增生、变质。

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还可经皮肤传播。

传染性

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一听到某人得了肺结核,人们难免会紧张,但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现代研究证明,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即所谓“涂阳”和“菌阳”的病人)才有传染性。“涂阳”和“菌阳”的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他们所罹患的结核称之为“开放性结核”,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呼吸道传播是结核菌传染的主要途径。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或办公室中有排菌肺结核病人,那么,其周围人尤其是儿童较易受到结核病菌的感染。

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及时治疗后,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化疗后数天内,患者痰中结核菌急剧减少,即使痰中仍有少数结核菌存在,其活力也明显减弱,并且病人咳嗽症状也逐渐减少或消失,一般规律化疗2周以后,结核病人的传染性就已基本消失,因此,与这些结核病人进行一般接触是不会受到传染的。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绝大多数人不发病,但仍有约10%的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有可发生结核病。婴幼儿、青春期、老年人、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的人因为抵抗力降低比较容易发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缺损,一旦感染结核菌极易发生结核病。

因此、当你身边有肺结核病人时,首先要了解他(她)是否是排菌病人、是否已经抗结核化疗。如果是痰菌检查阴性病人或是已经化疗的痰菌阳性病人,传染性极小,你不必担心受传染。如果是未经治疗的排菌病人,应尽快督促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规范的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性。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疲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低烧、盗汗等症状。所以,在家庭或同事中发现结核病人后,与其接触密切的人一旦有上述症状持续3周以上未愈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以便尽快确诊,尽早治疗。若未发现任何异常就不要担心了。

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对结核菌有较大的抵抗力,结核菌一进入胃内,很容易被大量胃酸杀死,除非吃了大量结核菌,否则不容易被感染,但呼吸道则不一样,只要有1~2个结核菌吸入到肺泡,一旦机体抵抗力低下,即可引起发病。消化道结核多数由于饮用未经煮沸的牛奶引起。中国内蒙古有项调查,发现农牧民肺结核病人中10.6%为牛型结核,他们有喝生牛奶的习惯。结核病是一个人畜共患的疾病,许多动物如猪、猫、狗、牛、羊、鹿、猴等均可患结核病。人类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既可被患有结核病的动物所传染,也可将自身结核病传给所饲养的动物。北京动物园曾有观赏的动物犀牛被确诊为肺结核,它的痰菌经鉴定为人型结核杆菌,说明是观众传染给它们的。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的,传统的观点偏重于尘埃带菌传染,现称菌尘气溶胶传染,即指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人而引起感染发病。因此过去在结核病防治措施中,特别强调肺结核病人痰的消毒,主张肺结核病人的痰不论在医院或家庭,都要求吐在一个痰瓶内经煮沸以后再倒掉,在农村可以把痰深埋等,在群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宣传,禁止随地吐痰。此外,也强调病人要和健康人隔离,能分房的分房,不能分的可分床或分头睡,注意病人的食具消毒,防止消化道传染。

以上的传染方式固然应该注意,但对排菌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排至空气中的微滴核的传染性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现代研究关于呼吸道传播的机理认为,排菌病人平时大声谈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把带传染性的唾沫飞沫(微滴核);散播于空气中,它的颗粒在4微米以下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感染。如果微滴核大于5~10微米;吸入支气管后进不了肺泡,最终可经支气管管壁纤毛运动和病人的咳嗽而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传染。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肺结核病人在呼吸时所散布的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微滴核数量与呼出气体的速度有关系。正常呼吸时,病人向周围呼出的微滴核数目较少,但一次咳嗽可使具有传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3000个,这相当于大声说话5分钟内排放出的微滴核颗粒数,而一次喷嚏排放出的微滴核数目可高达100万个。咳嗽次数多少与传染性大小有密切关系,有人曾观察过病人夜间咳嗽情况及同屋睡觉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结果咳嗽次数多者小儿结核菌素的阳转率就高。除咳嗽次数外,有痰咳嗽和无痰咳嗽的传染情况也不一样,排菌病人有痰咳嗽者,家庭密切接触的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较之干咳无痰者密切接触的小儿明显增高。当肺结核病人经过化学药物治疗后咳嗽症状会随之好转,有调查发现;治疗1个月时半数以上的病人咳嗽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则全部消失,同时化疗后痰中结核菌数量也随之减少,说明合理治疗后的病人可减少传染性,也即减少了传播机会。

并发症

广泛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来,肺结核管道播散的并发症,如喉、肠结核已很少见。肺内空洞及干酪样病变靠近胸膜部位破溃时,可引起结核性脓气胸。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如未及时治疗,亦可逐渐干酪化甚至变为脓性,成为结核性脓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一侧肺毁损,并发肺气肿、肺大疱,可引起自发性气胸,亦可导致慢性源性心脏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肺结核病灶反复进展及纤维化,致使肺内支气管正常结构遭受破坏,可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常反复咯血。

原发性感染时结核菌随血行分布,潜伏在其他器官,一旦人体免疫力极度减弱,可产生该器官的结核病,常见的有淋巴结、脑膜、骨及泌尿生殖器官结核等。

艾滋病容易继发结核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些发达国家结核病疫情原已显著下降,但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卡氏肺孢子虫、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患者有所增多。而发展中国家在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主要并发症是结核菌感染,常见的是原有的陈旧性结核病灶复烯(内源性复发)。同时患有肺结核与艾滋病,其诊断困难,疗效差,病死率高。

肺结核易与哪些病并存某些疾病或状态为结核病的发病、患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这类病常伴随结核病而存在,称为并存病。近年来艾滋病、糖尿病、哮喘等都有增多趋势与结核病的伴发率都有增高,应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防治。

艾滋病:HIV感染降低了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使人体对结核菌易感染易发病,并易传播和死亡,当前非洲艾滋病者中伴发结核者高达1/3,发病是HIV阴性者的3-6倍。

糖尿病:其代谢异常导致抵抗力下降,以及代谢产物有利于结核菌生长是易感染易发生结核病的基础。中国糖尿病并发结核病者达19.3%-24.1%,是普通人群的4-8倍,且有增高趋势。80年代中国结核病并发糖尿病者占1.4%,与普通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1.2%相近。但十多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二者的并发率甚至已增加一倍以上。

哮喘:有人发现肺结核者较健康人组并发哮喘者高5倍。其原因可能为:

  1. 结核菌直接损害支气管,且其代谢产物又可使支气管反应性增高;
  2. 结核可继发病毒感染诱发哮喘;(3)抗结核药导致过敏反应,有报导发生率约1.5%。

矽肺:由于矽尘损害吞噬细胞功能,并影响外周细胞,干扰淋巴因子生成,故影响免疫功能而易发结核。结核者因呼吸道对粉尘清除功能降低也易并发矽肺。二者并发率颇高。一、二期矽肺并发结核者占20-40%,三期者可达70-95%。

临床诊断

一,基本程序

1.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大约86%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95%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有可疑症状。主要可疑症状包括;咳嗽持续2周以上、咯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月经不调或闭经,有肺结核接触史或肺外结核。上述情况应考虑到肺结核病的可能性,要进行痰抗酸杆菌和胸部X 线检查。

2.是否肺结核:凡X线检查肺部发现有异常阴影者,必须通过系统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是结核性或其他性质。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经2周短期观察后复查,大部分炎症病变会有所变化,肺结核则变化不大。

3.有无活动性:如果诊断为肺结核,应进一步明确有无活动性,因为结核活动性病变必须给予治疗。活动性病变在胸片上通常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有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胸片表现为钙化、硬结或纤维化,痰检查不排菌,无任何症状,为无活动性肺结核。

4.是否排菌:确定活动性后还要明确是否排菌,是确定传染源的唯一方法。

二.诊断标准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订,1978年6月·柳州)

1.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盗汗。

2.咳痰,X线胸片示肺部浸润性改变。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4.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5.痰培养结核杆菌阳性。

三.肺结核类型

  1.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
  2.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 Ⅲ型:浸润型(性)肺结核
  4.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5.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

新分类法

  1.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核)
  2.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
  4.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
  5. Ⅴ型:其他肺外结核。

结核病的感染途径

结核病是如何感染、传染和发病的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因为他们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和吐痰时会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散播于空气中,健康的人吸入后可导致结核菌感染。肺结核的传染性同排出的菌量密切相关,排出的结核菌越多,传染的机会也越大,同时与病人接触的程度也有关。比如:患传染性肺结核的母亲,其婴儿处于特别危险之中;家庭中长辈患结核病,儿童较易受到感染。据统计: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如果不治疗,一年中平均可传染10-15位健康者。

被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吸入结核菌的量,以及结核菌的毒力;二是被感染人的抵抗力。当吸入的结核菌毒力强、数量大,且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生结核病。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通常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结核病。大约10%的人可在一生中任何时候因为抵抗力降低而发生肺结核病。患传染性肺结核的病人不要面对着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和随地吐痰;有结核病人的家庭应注意随时处理病人用过的物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隔离措施

隔离是指控制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技术措施。肺结核病人是散布结核病的根源。所以要把病人安置在一定环境中,病人的分泌物,用具等均须与健康人分开。

由于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排出的途径和传染的方式不同,其隔离的方法也不同,肺结核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病原体,又经过呼吸道侵入健康人体而传染的疾病。因此要采取呼吸道隔离。

具体措施为:

  1. 最好给病人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如无条件者,病人可单独睡一床,经常注意开窗通风。
  2. 病人被服要经常用日光暴晒消毒,病人痊愈后,房间要进行彻底消毒。可将艾卷点燃或将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至2调羹放在炉上蒸熏,再用3%漂白粉上清液或3%的来苏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关闭门窗1-2小时。
  3. 病人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4. 病人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特别注意病人痰液要吐在纸上或痰盂里,进行焚烧或消毒后倒去。
  5. 结核病人隔离最好方法是去肺结核专科医院住院隔离,减少对家中人员及其他人的传染机会,有益于家庭,也有益于社会。

治疗原则

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

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副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副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五、全程: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

要想彻底治疗必须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

结核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多摄入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结核病灶修复需要大量蛋白质,提供足量的优质蛋白,有助于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和纠正贫血症状,应多吃瘦肉、鱼、虾、蛋类及豆制品等。保证每天摄入80-100克蛋白质,且优质蛋白应占到50%以上。

二、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结核病痊愈过程中的钙化,需要大量钙质。牛奶和奶制品,因其含有丰富的酪蛋白和较多的钙,都有利于结核灶的钙化,因此鼓励结核病人多饮牛奶是补钙的最佳选择,每天饮250-500克牛奶可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含钙高的食品还有骨头汤、贝类食物和豆制品等。

三、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C可以帮助机体恢复健康,维生素B1、维生素B6能减少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维生素A可增强上皮细胞的抵抗力,维生素D可帮助钙的吸收。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虾、动物内脏和蛋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四、经常食用富铁食品。肺结核患者由于肺部小血管的损伤,时常会咯血,久而久之造成贫血。另外结核病本身对人体造血功能也有抑制作用,故养血、补血食物不可少。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补血作用,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绿叶蔬菜、食用菌等,排骨含有直接生血原料,排骨的髓腔内,都积存大量的补血成分,多喝排骨汤对结核病人也是有利的。

五、注意饮食调配。结核病人因胃口常常不好,因此,提倡食物多样,荤素搭配,做到色、香、味俱全,营养全面。

结核病人不能吃的食物

在一项随机抽样研究结果发现,吃茄子的一组肺结核患者全部在40分钟—60分钟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如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烦躁、全身红斑、胸闷等过敏反应。结核患者吃茄子后发生此种情况,轻者可服抗过敏药物治疗,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吃茄子及其他同类食物,严重者应请医生抢救治疗。

肺结核不能吃的鱼类一般为无鳞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无鳞鱼类有金枪鱼、鲐鲅鱼、马条鱼、竹荚鱼、鱿鱼、沙丁鱼等。不新鲜的海鱼如带鱼、黄花鱼等。淡水鱼如鲤鱼等。因为患者在有用异烟肼治疗结核病过程中,食用这些鱼类易发生过敏症状,轻者头痛、头晕、恶心、皮肤潮红、结膜轻度充血,重者颜面潮红、灼热感、心悸脉快、口唇和面部麻胀感、荨疹样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国内外均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因此不但在服用异烟肼期间不能吃含组织胺高的鱼类,停药2周后,也要禁食这些鱼。食用其他鱼类在烹调时再加入适量山楂然后清蒸或红烧,或加一些醋,可降低组织胺含量。发生中毒反应,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